为您找到资讯结果约 40
拍微电影究竟意味着什么?                       它就是找几个人去演出你想要的故事? 刚开始接触微电影的时候 我觉得 是的 不就是这样开始的么? …… 在微电影创作上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修养 才能让你在每次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 每次走进空旷的片场的时候 每次面对空白的剪辑时间线的时候 从一片虚无里看到那个你即将创作出来的世界 哪怕只有一个手机 你也依然可以让你的微电影充满魅力                    ——许肖潇   《微影人的自我修养》课程上线于全球知名在线学习教育平台coursera.org,并受到微影迷们的热烈欢迎,该课程由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许肖潇老师倾力讲授! 课程涵盖微电影从微影人自我修养、微电影前期准备、拍摄、后期制作的几个主要环节。不侧重软件/技术/设备的操作或理论知识体系,只专注从生活/创作中得来的、接近创作本质的心得/体会/想法/思考/经验。 拍电影网慕课福利继续~~~ 通过上周的绪论小伙伴们想必已经对课程有了初步了解。 本周课程将通过项目创作和情境再现的直观形式带你亲临微电影创作现场,了解微电影的拍摄与流程、常见误区。本模块的课程视频有着情景剧、PPT字幕等多样化内容呈现方式,以有趣的项目驱动、真实的情景体验打造课程的趣味性与可视性,帮助你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体验微电影创作现场。 还等什么,注册并登陆http://mooc.pmovie.com/,让我们以一种幸福的状态开启《微影人的自我修养》之旅吧! 另有许肖潇老师独家授权课程《微影人与微时代》,即将登陆拍电影网慕课(具体上线日期待发布),敬请关注!  我们任何人,只要带着内心最纯真的表达诉求,就可以从任何地方起步,幸福地拍微电影。    许肖潇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专注微电影理论与创作。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研究生。后获韩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至韩国国立艺术大学影像院进修电影,并获多媒体影像专业硕士学位。在首尔期间,以导演、剪辑师、副导演身份工作并持续进行独立短片创作。现以教师、导演身份定居上海。 导演作品: 2014年,复旦大学慕课平台iMOOC官方宣传片。 2014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观察系列电视广告。 2014年,两天微电影大赛实验短片《贪恋的詹晓白》。 2013年,公益广告《寻找爱上海的理由》(《非官方版爱上海的理由》)  2012年,公益广告《帘——台北上海》。 2012年,实验短片《连》参展“2012上海/台北 艺术设计联展”。 2011年,微电影《Breaking》(获2012年美国华盛顿华语电影节“最佳实验片奖”提名) 2011年,微电影《Be Touched》(获2012年美国华盛顿华语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窦唯在《高级动物》中唱到: 矛盾 虚伪 贪婪 欺骗 幻想 疑惑 简单 善变 好强 无奈 孤独 脆弱 忍让 气愤 复杂 讨厌 嫉妒 阴险 争夺 埋怨 自私 无聊 变态 冒险 好色 善良 博爱 诡辩 能说 空虚 真诚 金钱 噢~~我的天,高级动物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 伟大 渺小 中庸 可怜 欢乐 痛苦 战争 贫寒 辉煌 暗淡 得意 伤感 怀恨 报复 专横 责难 幸福在哪里? 48个词仍道不尽人性的矛盾与复杂 大洋深处幽闭空间内欲望的压抑 性别倒错者冲破藩篱做回自己 秩序井然的现代社会下个人的冷漠与无意识 以及失去身体空留灵魂的“人”对往昔的追忆 本周我们将通过以下四部影片来探讨如何运用电影语言深度展现人性   继《微影人的自我修养》之后,《微电影:形式与意味》课程历时半年现已登录拍电影网慕课http://mooc.pmovie.com/。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许肖潇老师倾力讲授!第一周“实验叙事微电影”专题、第二周“诗化叙事微电影”专题已开放,听听同学们怎么评价吧: 另有以下章节陆续推出: 新纪录 访谈叙事 末日情怀 爱情 成长 老人 人文风光 全课共计十大微电影专题,每周二更新。结合不同案例与你深入探讨微电影讲故事的策略与方法 宣传片链接 课程原价99元,现优惠仅需49元 所有购买课程的同学都可获得以下超!值!大!礼!包! 许肖潇老师在线直播课堂答疑1次! 《超人》系列前三部、《地下》、《极速狂飙》等的法国电影制片人皮埃尔•斯彭格勒独家大师访谈视频1个! 拍电影网培训班http://edu.pmovie.com/试听半天(班型不限)! 拍电影网培训班http://edu.pmovie.com/价值100元代金券1张(班型不限,不可累计使用)! 另外,前50位报名学员将额外获赠拍电影网商城http://shop.pmovie.com/价值30元电影类书籍代金券1张! 课程购买后180天有效,观看次数不限! PS:付款可选择PC、iPad浏览器、手机浏览器;暂不支持移动客户端付款。 加入课程即可做笔记、参与讨论、获得学习资料,还有慕课助教为你答疑解惑。 另有多种类影视精品课程等你来戳!   许肖潇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专注微电影理论与创作。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研究生。后获韩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至韩国国立艺术大学影像院进修电影,并获多媒体影像专业硕士学位。在首尔期间,以导演、剪辑师、副导演身份工作并持续进行独立短片创作。现以教师、导演身份定居上海。 导演作品: 2014年,复旦大学慕课平台iMOOC官方宣传片。 2014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观察系列电视广告。 2014年,两天微电影大赛实验短片《贪恋的詹晓白》。 2013年,公益广告《寻找爱上海的理由》(《非官方版爱上海的理由》)  2012年,公益广告《帘——台北上海》。 2012年,实验短片《连》参展“2012上海/台北 艺术设计联展”。 2011年,微电影《Breaking》(获2012年美国华盛顿华语电影节“最佳实验片奖”提名) 2011年,微电影《Be Touched》(获2012年美国华盛顿华语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关于拍电影网慕课(mooc.pmovie.com) 影视MOOC第一平台,创办于2014年11月,是拍电影网旗下在线教育品牌,是最早开拓影视在线教育的社区型教学平台。 慕课教学以影视课程为核心,主要面向立志投身影视行业的朋友,或者以自我提升或就业为目标的求学人员。通过优质的视频课程、直播教学、组队项目实战、网络班级管理、线上教学社区等教学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不受时空限制,更自由的学习时间安排,全国各地网络教学)、专业的网络教学课程与服务。 慕课合作敬请联络: Email:mooc@pmovie.com QQ:2475249055或2822437415
视频教程:http://mooc.pmovie.com/course/56 教程目录: 1-教员自我介绍 2-想法变成剧本 3-故事事关成败 4-学会积累经验 5-掌握表现方法 6-把握故事关键 7-剧本基础知识 8-申请版权保护 9-学习归纳总结     大家可结合后浪出版的《微电影剧作教程》来看。 图书教程:http://shop.pmovie.com/?product-69.html 这本书是微电影剧作初学者的实战指南。全书直面实际创作中的种种难题,以课堂讲授的活泼形式,以认识电影剧本格式、练习无对白的视听思维、对话写作、选 材、分析题材等为内容,紧抓人物塑造这一核心,通过详尽的正反案例和循序渐进的练习,条理清晰地讲述了微电影剧本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技巧。教你从学写一场戏 开始,步步为营地创作自己的剧本。 相关资源 微电影创作培训教程:http://mooc.pmovie.com/course/41 微电影制作培训班:http://mooc.pmovie.com/classroom/3
四周前 我们开启了这段微影人的自我修养之旅 现在 旅程即将结束 你的微电影创作开始了吗? 你是否在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 走进空旷的片场的时候 面对空白的剪辑时间线的时候 从一片虚无里 看到了那个你即将创作出来的世界呢? 希望你的回答是:Yes! 创作没有终点 微影人的自我修养需要不断从创作中体会与思考 在这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时代 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电影这种形式 以一个原始天真的姿态 去对抗这个模式化的世界 去追求更为自由的境界时 看似天真、幼稚、不切实际的理想 其实并不遥远 点击课程结语为学习画个圆满句点。  《微影人的自我修养》课程上线于全球知名在线学习教育平台coursera.org,并受到微影迷们的热烈欢迎,该课程由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许肖潇老师倾力讲授! 课程涵盖微电影从微影人自我修养、微电影前期准备、拍摄、后期制作的几个主要环节。不侧重软件/技术/设备的操作或理论知识体系,只专注从生活/创作中得来的、接近创作本质的心得/体会/想法/思考/经验。   继《微影人的自我修养》后,《微电影:形式与意味》课程历时半年良心升级,将于下周在拍电影网慕课http://mooc.pmovie.com/重磅推出! 课程原价99元,现优惠仅需49元 49元能干什么? a.看一场好莱坞大片 b.喝一杯星巴克大杯 c.吃一顿麦当劳套餐 不如加入我们,继续“微影人”与“碎片时代”的亲密接触吧 所有加入本课程的同学都可获得以下超!值!大!礼!包! 许肖潇老师在线直播课堂答疑1次! 《超人》系列前三部、《地下》、《极速狂飙》等的法国电影制片人皮埃尔•斯彭格勒独家大师访谈视频1个! 拍电影网培训班试听半天(班型不限)! 拍电影网培训班价值100元代金券1张(班型不限,不可累计使用)! 另外,前50位报名学员将额外获赠后浪出版社价值30元电影类书籍代金券1张! 课程半年有效,观看次数不限!敬请期待! 许肖潇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专注微电影理论与创作。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研究生。后获韩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至韩国国立艺术大学影像院进修电影,并获多媒体影像专业硕士学位。在首尔期间,以导演、剪辑师、副导演身份工作并持续进行独立短片创作。现以教师、导演身份定居上海。   导演作品: 2014年,复旦大学慕课平台iMOOC官方宣传片。 2014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观察系列电视广告。 2014年,两天微电影大赛实验短片《贪恋的詹晓白》。 2013年,公益广告《寻找爱上海的理由》(《非官方版爱上海的理由》)  2012年,公益广告《帘——台北上海》。 2012年,实验短片《连》参展“2012上海/台北 艺术设计联展”。 2011年,微电影《Breaking》(获2012年美国华盛顿华语电影节“最佳实验片奖”提名) 2011年,微电影《Be Touched》(获2012年美国华盛顿华语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姜广涛,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配音导演,配音演员。 配音导演作品: 电影:《风声》《画皮Ⅱ》《港囧》《魁拔Ⅲ》 电视剧;《琅琊榜》《伪装者》《武媚娘传奇》 配音作品: 电影:《指环王》《变形金刚》 电视剧:《萧十一郎》 游戏:《仙剑奇侠传五》 表演:《灵魂摆渡》 Q & A 一部戏里最多配过几个角色?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低幼片子《托马斯和朋友们》?它的英国原版就是一个老汉配了所有人物,引进到中国的时候也在找这么个老汉,结果找到了我。几百集几十个角色都是我一个人配的,但它原来就是这么做的。我并不主张配音演员在一部戏里配太多角色,因为你光忙着变声,可能某个角色的特色就丧失了。 《托马斯》是个特例,所以当时把我逼的,整个A4纸记得密密麻麻——哪个角色什么声线,最后估计也配串了。人物男女老幼都有,我三岁以下的粉丝还挺多。 变声是配音演员的基本素质。一会儿一个翩翩公子,一会儿是个大侠,一会儿是个老头,一会儿是个老太太,都是有可能的。只能慢慢来。最怕一个少年又一个少年,因为不可能所有角色赋予不同音色,只能从精神气质上寻找不同,例如语言习惯、思维脉络、发声习惯、口头禅等等细节来加以区分。 一人分饰多角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吗? 你如果有更多的声线,能够挖掘自己不同的展现方式的话,这不是一件坏事。艺多不压身嘛。但我们不单纯追求一人配很多角色,特别是好多初学者,一上来就学精分。你先得把自己找到,把你的第一角色扮演好,再寻找别的方向。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慢慢的你就会理解所有的人,关心所有的人,甚至展现所有人。很多变声更像是一种展示。而且我认为状态强烈的戏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生活化的戏,需要把平淡背后的喧嚣展现出来。 前些年有好多小姑娘跑来说想配音,说“我会学小丸子”。但又怎样呢?别人先创造了这个角色,他才是最值钱的,单纯模仿不值钱。 看过宫崎骏指导配音演员如何表演,请以一个具体案例说明您与导演合作的具体流程及导演的要求。 这个问题挺专业的。 宫崎骏不用专业配音演员,只用生手或不以此为职业的。我在电影配音工作中也经常用这样的人。因为配音干久了经常会有快捷键,就是所谓的腔调,尤其在表演上。我很佩服一些优秀的话剧演员,每一场都充满激情,而且每一场还有新的亮点。我们调动情绪从感受角色、体察心理开始,然后让自己很激动,或是放空后充满角色的血肉,但每一次都这么做是非常考验人的。所以为了捕捉这种第一次的感觉和激情,我们在配电影的时候经常找生手。其他项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至于动画片配音,配过最难的就是《魁拔》了。找不到感觉的时候,比如画面是一个小孩坐在地上抬头跟大人说话,配音导演就让演员也坐在地上一起抬着头跟空气中的大人或一个标志物说话。包括我们做《风声》的时候,黄晓明的角色是一个日本大叔配的。他中文不好,我要先教他中文,每句台词录几百遍,甚至上千次,挺折磨人的,但他很用功。有一句台词是他从榻榻米上边起身边说话,一米九几的个子真的从地毯上一点儿点儿寻找感觉,同时话筒是立麦,这种方式对我们帮助很大。还有一个国产动画片《神秘世界历险记》里女主角骑着野猪边跑边喊,演员用常规奔跑的方式配出来总感觉不真实,因为它的动荡应该是被动的、不规律的。后来找了两个男生,像小时候玩游戏一样排着乱动,就这样录出来的。录完后三个人一身汗。反正无所不用其极。 请讲讲用人声配动物的技巧。 在表演课中,模仿动物是特别重要的一课。有个老师身躯像头熊,但模仿起鹅来惟妙惟肖。可能我们小时候都背过儿歌,像“小猫叫,喵喵喵”,这就是一种基本的表演。要尽可能的挖掘自己的声线,同时配合后期的特效,生活中也要注意积累。 如果想学习专业配音应该选择什么学校? 很多院校推出配音专业,但配音充其量是个小专业,还没有完备体系。挑选老师的时候首要一点,看他配没配过音。第二,现在是否还在配音行业工作。第三,现在配音的质量如何,能否打动你。我不赞成去那种播音代培,最多学个基本功,表演的部分学不到。 谈谈台词在不同表演环境下的异同吧。 配音是一场战斗,你的台词、肢体语言、表情、阅历、体力,所有这些都是武器,要合理地运用。必须枪法娴熟才能最有效地击中别人,在表演上是击中观众的心。所以十八般武艺尽量精通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不同的表演方式对台词的要求不同。如果在舞台上,哪怕一句低语也要让最后一排观众听到。但话筒前就不是这样。同样在话筒前,录电影和电视剧也不一样。所以要考虑到还音环境。电影是封闭空间,屏幕亮起,灯光暗下去,在这个还音环境很好的规定情境下观众注意力会全部投射到银幕上,要求比较高。配电视剧的时候有些低声要放出来一点儿,因为它的还音环境比较嘈杂。又比如录手游,不可能有什么低语,加了各种PIUPIU的效果声再低语“其实我是爱你的”,人家根本听不见。单一个话筒前的配音就有这么多区分,更何况其他场合,例如室外拍电影、或棚里拍吊威亚的戏。回到配音棚里有录音师、声音设计师指导你如何呈现。总归一句话,不论在什么场合下表演,只要你从灵魂上认同角色,都能呈现出好的效果。 为什么有的剧里能明显感觉到声音与演员不契合? 这是一个挺悲哀的事。配音演员应该没有存在感。配得好应该感受不到我的存在,所以配音的消息都是坏消息。某某剧某某明星配音不好被吐槽,因为他有存在感。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幕后行业刷出存在感一定是有问题的。 小时候我妈不让看电视我偏看,结果现在报应每天十几个小时只能看电视,别的什么都干不了。回了家打开电脑还要分角色、做案头什么的。我家电视上一次开机可能几个月前了,所以平时不看电视。 配音导演决定不了一切,他的判断要遵从于制作方或投资方,个中细节对于我没有做过的片子我是不了解的。 您对网配有什么看法? 很多人都热爱配音,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有这样的人群是好事。网配圈儿有特别多漂亮的声音,集中为一个字就是“帅”,有些欠缺正确的引导,或者表现力不够,有时会形成有腔调的特色,这个挺可怕,比如所有台词都笑着说。他要帅,然后找到了一种方式并执着于此,得到的反馈也是来自粉丝或同好,缺乏其他参照,就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 所以拿到台词先别急着配,先理解角色,自己一遍一遍练习。什么时候感动自己,再让身边的人听,看是否能打动他们。打动了,程度如何?没打动,重新来。从打动一个人到打动更多人,他们被感染的方向是否是你想表现的方向?就这样一点一点寻找,不要气馁,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不论网配还是商配,自己要进步、提高都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当有一天你所配的角色受到观众的认同,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配音行业的现状?配音演员有没有自己的经纪公司? 从影视行业来讲,现在是一个骚乱期。电影、电视剧、游戏、动画等等互相改来改去,呈现出不论虚假还是真正的繁荣,配音行业也受到影响。接到的活越来越多种多样。要出现包装啊、经纪公司啊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会越来越规范。 国内配音演员会像日本声优一样走向前台,往偶像化方向发展吗? 还要靠学动画的同学们毕业后多呈现作品,我们才能有更多展现机会。我们是伴生关系。至于日本声优,他们在国内也有很多粉丝。甚至同样一部片子,中文版没有日文版受欢迎。我跟这些日本同行也接触过,他配主角张嘴就来,基本上差不多,完成度非常好。我也在思考,后来发现人家本身的动漫行业已经发展多少年了。我们小时候不光看这类动画片,还看西游记。你现在拉一个年轻人,让他来一句特别燃、特别日本动漫形象的,他可能不知道说什么。你让他学个孙悟空,即使说不出来也知道怎么回事,因为看的太多了。所以他们的很多声优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这个得靠行业共同努力。 所谓声优明星化,首先他为什么会成为明星?因为他配的角色打动了某些人,让他们对角色乃至角色背后的声音产生兴趣,才会成为他的粉丝。作品多了以后,这些产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还有一点,陌生的语言有时候是比较带感的。包括国内深度二次元的朋友自己学日语,找我做评委。用日语展现很厉害,切换到普通话的时候就不一定了。还是没找到好的表现方式。国漫配音这两年向好的方向发展,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大家只要持续努力就行了。   电影是雕刻时光的艺术 声音是雕刻时光的魔术 甄帅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 参与《后会无期》、《北京纽约》、《珊瑚》等电影及《夜奔》、《开往孟巴巴拉》、《六月夜》等短片的声音创作工作,并发表电影声音领域学术论文数篇。 曾担任拍电影网电影线下声音课程讲师,颇受好评。现就职于腾讯公司互动娱乐事业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开启免费试看吧    
学习了《微电影剧作》(微电影坚持剧本为王)的你要尝试长片创作了! 如何在漫长的90分钟里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引起、持续、分配观众注意力的技巧有哪些? 如何设置悬念和层层递进的伏笔? 悬念与故事模式有怎样的关系? ……   北电文学系讲师韩佳彤传授独门秘法,教你如何运用剧作技巧读懂观众心理、掌控观众心理、调动观众心理。 编剧读心术属于编剧心理学的范畴。编剧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剧作中人物的心理、创作者的心理和观众的心理三部分,本课侧重第三部分,通过案例研究观众心理,归纳总结技巧并最终运用到剧本创作中来,用文字为观众变魔术。   课程介绍: 一、观影心理; 二、悬念; 三、悬念的设计; 四、悬念二要素——伏笔与分晓; 五、悬念与故事模式; 六、冲突。  每周两课更新。 教师介绍: 韩佳彤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独立创作剧本《胖妞结婚记》、《蝶影有声》、《寻家交响曲》、《爱在囧途》等,其中多部作品在“北影金字奖”中获奖。 参与策划与创作的电影、电视剧本十余部。 现就职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课程介绍视频: http://v.qq.com/page/o/r/w/o0169e4aprw.html 原价500元,首月早鸟价六折300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开启免费试看吧:   更多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