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涛,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配音导演,配音演员。

配音导演作品:

电影:《风声》《画皮Ⅱ》《港囧》《魁拔Ⅲ》

电视剧:《琅琊榜》《伪装者》《武媚娘传奇》

配音作品:

电影:《指环王》《变形金刚》

电视剧:《萧十一郎》

游戏:《仙剑奇侠传五》

表演作品:

《灵魂摆渡》

步入配音行业的契机?

我是长春人,高中时代想做播音员,但没有考上。看到长影厂招考配音演员就去考了。八十年代给《罗马假日》配赫本的金毅老师找我入厂,学习了两年,之后来到北京。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已工作了几年,2000年进北电学习。

为何选择北电深造?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电影观念上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感到水平有些薄弱,想系统地学一下。好多人建议我考电影学院表演系,但那会儿正在净化荧屏,我这种形象不太好,选来选去可能离我最近的就是录音系。演员在录音间里,录音师在控制室。当时想着改行干录音,就不做配音这行了,然而后来并非如我所想。学习期间和毕业之后从事的录音的工作少之又少,同学管我叫录音系票友,找上门的工作都是配音,所以转行未果。虽然成绩还不错,但实际操作跟我那些在剧组的同学相比差了一些。

配音演员与配音导演有什么区别?

未工作前认为的配音分两种:一是译制片里给外国演员配中文声音;二是给动画片角色配音。

当我进入长影厂后才发现接到的活儿绝大多数是电视剧,当时就震惊了。现在增加了游戏、有声读物、广播剧、公共语音服务,甚至几年前有个老板找我,说需要一个声音漂亮的录电话总机。所以现在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配音演员发展也越来越细分,例如有专做影视剧的、纪录片的、广告的、影视节目的。

我专攻影视配音。七八年前有人找我做广告配音,类似“拿起电话订购吧”,我实在做不了,也没那么大底气吆喝那些词儿;或者卖药的找我学小沈阳。后来这种活儿都没接了。所以我就影视配音来讲讲。

表演系的学生塑造角色时是全身心的投入,但配音演员进棚身体是不能动的。动会有杂音,录音系的同学就说“我只要人声啊,你怎么连音效也做了”!所以我们是全“声”心的创作。看到一个角色,首先从心理上感同身受,然后从肌肉、表情等一切外在肢体语言去感受他,最后在配音导演的指导下完成他。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配音导演得会挑选演员。对于需要全部配音的,导演要根据主创诉求和配音演员特点给每个角色挑至少一个候选配音。配音演员像乐器,配音导演不单单是指挥家,还有点作曲或编曲的工作。他让整个乐音和谐搭配,闭上眼睛听是一出戏,而不是相同声音的几个人在说话,或者脑海里浮现的画面跟睁开眼看到的不一致。另外配音导演也兼顾了很多管理系的工作,比如生活制片。

差别大概就是这些。

动画片配音有哪些特点?

影视剧配音是给人做嫁衣,配得好没人夸,配得不好首先挨骂,因为你让观众感受到了配音的存在。比如声画不同步,你跟演员两股劲儿的时候非常别扭。相较中国以影视剧配音为主的状况,日本的二次元声优产业比中国发达很多,甚至有偶像化的业态出现。作为《魁拔》中文版配音导演的时候跟日本的81声优事务所前辈交流过,一个白头发老爷子说日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动画片是为不太有自信的孩子从中获得正能量而做。所以为动画片倾注的感情受众是能感受到的,并且把对角色的爱投射到配音演员身上。有的时候满嘴碴子味儿的小鲜肉被我们的配音修正过来,粉丝对角色的爱就投注到他的身上去了,我们就没有存在感。电视剧要好好做,毕竟目前是谋生的手段,要对得起自己的饭碗,不能嫌弃它。但同时也要投入更多的热情到动画行业。特别希望中国动画拍得好,因为它好我就好。

从创作角度来说,动画配音是一度创作。可能原作者赋予角色一种气质,画师赋予它外在样貌,但真正的精神气质是配音演员赋予的,这种创作空间是我们看重的。有的影视剧演员的断口我们也是醉了,俩字一蹦,我们无法控制。当然较早的动画片,比如19年前,没有预配音,只给了面无表情嘴不停动的画面,抓不到节奏。但这几年,尤其进入2010年以后,我惊喜地看到动画片越来越尊重声音、台词这块儿。项目之初便与我们沟通,而且有预配音。甚至还有做真人电影预配音的,首先从声音上获取节奏,帮助导演等主创找感觉。有了动画片预配音,一个人的节奏就出来了,包括他的形体、表情。表演是想通的,遇到角色时用生活中撷取的无数细节、碎片还原他。人设和声音造型结合,再加上情节推动,整个故事顺水推舟了。

配音工作中有什么有意思的事?

生活有时挺没劲的,我们只是一成不变的过日子,偶有亮点,总不如影视剧的来的频繁、梦幻。而配音这个行业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有趣的事,甚至比实际拍戏的还过瘾,因为每天可以体验不同的角色,做生活中不敢做的事。人压力大的时候总要排解,大哭一场。有几次,说借题发挥也好,入戏也好,唱着别人的歌留着自己的泪。这是特别享受的事。

配音如何解决演员表演不到位的问题?

表演是否到位我们不好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方法和创作道路。你可以说他普通话不标准,但这个是政策性要求。我觉得方言同样有魅力。自古以来中国人没有说这么标准普通话的。至于表演,可能在人家的境界当中表演就应该是那样的。你可以根据主创人员的看法做适当调整,但不能吐槽。

说到口型与声音不匹配,原因有以下几点:演员台词记不牢;合拍片里的外国演员表演;送审后需要修改,补拍成本太高,直接修改台词是最经济的办法,我们称为“国产译制片”。补救办法只能是一点点去装,向口型靠齐,同时听上去合理。

还有一点,不论演员还是配音演员,他的目标是角色,而不是配这个演员、这张脸。戏的效果呈现好了,所有人都会感谢你。我特别提的是演员最好自己来配。学习表演的同学一定要台词过硬。虽然现在我们在做,但不代表未来的中国影视剧台词仍靠配音演员完成,所以一定要靠自己。

配音的难点在哪里?

我二十年来的感受,中国影视行业重表演、轻制作;重前期、轻后期;重画面、轻声音。在声音当中重音效音乐、轻对白。明白这点之后,发现我处在最不利的位置。但是这两年在好转。

以前接过一部戏拍,拍的很烂,制片方基本已经放弃了。我们配出来,能卖就卖掉。结果配完之后效果还不错。它不像我们现在接的活,本身拍的很好,配音做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事。那部剧我们真是雪中送炭,全靠配音扭转,竟然在电视台播的还不错,我也挺惊讶。这种片子就像考试50多份,稍微努力下就能及格。但是配《琅琊榜》、《伪装者》、《少帅》这样制作精良的片子,本身已经90分了,想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提到92分都是特别难的过程。

能从配音角度给其他行当的同学一些建议吗?

对表演专业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好好锤炼自己的台词,这是你最有利的法宝之一。不行于色的表演,仅通过台词把人物的潜台词、灵魂展现出来,你会很省力,同时气场很强。在台词上占优,就不用张牙舞爪,有时动作越大越背离角色。另外多与录音系的同学交流,熟悉配音环境。同期录音由于杂音过多、后期台词改动等多方面原因,保留使用的不多。在美国,基本是演员自己后期配音,而我们中国多是配音演员上。

说说让您印象深刻的角色吧?

就怕这种问题,不说谁都不好。配了这么多年,各种侠客、帅哥、拯救地球啊都演过了,让我感动的反而是一些小的瞬间。前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一句台词,就是我录《变形金刚》的时候,大黄蜂让萨姆和米凯拉上车, 萨姆对米凯拉说:

想想挺有意思的。我们得速记速忘,很多台词说的时候不觉得什么,后来偶尔看到回放的时候感觉还挺深刻。

从配音这个工作中获得了什么?

我的生活基本被配音填满了,很多事,不论戏里戏外都是在棚里学的。刚进长影的时候,老师讲“先做人,后做事”。现在如果有我的学生进来的话,我对他说的也是这六个字。配音很多时候是寻找别人的感觉,要求你细心观察别人。观察的同时也是在关心别人、关照自己,就会试着理解每一个人。这一点对我是有帮助的。害处是经常处于极端情绪中,角色委屈你也得委屈,还要对口型,不能按自己的节奏走,会很累。

对中国配音行业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我期待中国的演员都不需要配音演员的帮助,尽量自己上,因为这是你的基本功。配音演员该干嘛干嘛,多做一些有创造性的事情。我做电视剧配音已经二十年了,相信我的下一代不会再靠配电视剧活着,至少不是完全靠这个活着。今年我也在尝试很多东西,比如广播剧、舞台表演。都是尝试,如果做出名堂的话,也不会有太多精力做影视剧配音。

电影是雕刻时光的艺术

声音是雕刻时光的魔术

甄帅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

参与《后会无期》、《北京纽约》、《珊瑚》等电影及《夜奔》、《开往孟巴巴拉》、《六月夜》等短片的声音创作工作,并发表电影声音领域学术论文数篇。

曾担任拍电影网电影线下声音课程讲师,颇受好评。现就职于腾讯公司互动娱乐事业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开启免费试看吧